讀到2012/02/18 聯合報聯合副刊裏的這篇,覺得很感動!! 我將這副刊特別收起來,想來讀這本The Reading Promise:My Father and the Books We Shared感受Alice Ozma和爸爸這段
Reading streak的美麗回憶呢!! 我覺得這是一本很好的書。
延申閱讀:
Amazon.com書內容簡介
http://www.amazon.com/Reading-Promise-Father-Books-Shared/dp/0446583774#reader_0446583774
INDIE Bound:The Reading Promise
中間有個語音點選,可以聽到他們父女對這The Reading Streak lasted 3,218天的心情分享哦!
http://www.indiebound.org/book/9780446583770/alice-ozma/reading-promise
閱讀的承諾──父女共讀的3,218天
【聯合報╱王岫】 2012.02.18
美國有一對父女,從女兒四年級開始,每天由爸爸朗讀故事給女兒聽,
延續了八年多,直到女兒要離家上大學了,
才結束這段共歷時3,218天的閱讀馬拉松……
圖書館和學校都在提倡閱讀,但閱讀的效果,如果從孩子小時候由家庭培養起就更好。
許多父母親也知道孩子睡覺前,能夠在床前朗讀一段故事書給他們聽,
可以讓親子關係更溫馨,也可以讓孩子養成對閱讀的喜愛。
但這樣的「床邊閱讀」可以持續多久呢?
孩子稍大,念小學了,不是父母親忙,忘了這回事,
就是孩子認為還要爸媽朗讀,很幼稚呢,而拒絕父母的床邊故事時間。
我在孩子小時候,為了當一個好爸爸,
當然也曾擔任夜晚講故事的角色,
只是這個工作,熬到孩子幼稚園畢業就無疾而終了。
美國有一對父女,卻從女兒四年級開始,每天由爸爸朗讀故事給女兒聽,
延續了八年多,直到女兒要離家上大學了,
才結束這段共歷時3,218天的閱讀馬拉松,
如果金氏紀錄有這個項目,他倆大概可以登上紀錄了。
這段故事,起自父女倆的一次約定。
父親吉姆.波奇納(Jim Brozina)是一位小學圖書館員,
他日常的工作之一,就是念故事書給小朋友聽。
他的小女兒愛莉絲(Alice Ozma)小時候,
也就經常在聆聽爸爸的床邊故事中入睡。
這還不是故事的開始。成長於紐澤西州密爾維爾市(Millville),
今年二十三歲的愛莉絲還記得,是小學三年級時,
有一次隨著爸爸搭火車去波士頓旅行,
在車上,爸爸趁著無聊時間,一起跟愛莉絲讀帶來的那本《綠野仙蹤》
作者包姆(L. Frank Baum)的奧茲國(The Oz)系列小說
第十二部──《鐵皮人》(Tin Woodman of Oz)。
一位婦女經過車廂走道,很驚訝父親會朗讀故事給孩子聽,
還稱讚他們是很甜蜜的父女呢。
小愛莉絲告訴婦人:「我爸爸是學校圖書館員呀!」
她記得,打從四歲,爸爸就念《木偶奇遇記》給她聽,
聽故事和看書本的圖畫及文字,對她來講早就很熟悉了。
她的名字,原來是Kristen Alice Ozma Brozina,中間兩個字 ”Alice”和”Ozma”,
都是童話故事中的人名(前者是《愛莉絲夢遊記》,
後者是《奧茲國的奧茲瑪》,也是奧茲國系列之一),
就是熱愛講故事的父親幫她取的。
二十三歲的愛莉絲,去年出書,記載與父親共讀的歲月,
只用這兩個充滿童話文學意義的名字當筆名,
或許就隱含著對父親和這段共讀歲月的敬意與回味。
波士頓之旅後不久,愛莉絲四年級時,
想到她和爸爸在旅遊中都可以共讀了,
何不把它訂為一個正式的目標?
她向爸爸提出每晚固定念故事書給她聽的要求。
父親承諾了,但他也怕有所謂的「漢修先生魔咒」;
因為他以前念故事書給大愛莉絲好幾歲的姊姊凱絲(Kathy)聽,
凱絲四年級時,波奇納先生讀到《親愛的漢修先生》(Dear Mr. Henshaw)這本書後,
凱絲表明不想再聽父親講故事了,
因為這顯得她還是個小朋友似的;而且,她有自己的小說要讀了。
因此,他們初期先約定,父女共讀一百個夜晚。
一百天過去了,他們達到目標了,烤了鬆餅早餐一起慶祝。
但一件任務開始了,他倆卻不太想停止,於是再訂下幾天呢?三百天?五百天?
或像《天方夜譚》的一千零一夜?
他們後來不設日期了,只彼此稱這項目標為「閱讀連勝」(Reading Streak)計畫。
這期間,波奇納先生的婚姻有了裂縫,愛莉絲的媽媽離家了,
姊姊凱絲則去德國當交換學生,又去念大學,波奇納先生的父親也病逝了,
家中只剩父女倆,閱讀成為兩人互相依賴、陪伴的方式。
於是,這項閱讀的約定,竟一直延續下去。
對波奇納先生而言,隨著愛莉絲的長大,這項計畫變得有點困難,
他必須調整他一向專長的童書,把閱讀書單擴展到莎士比亞戲劇、狄更斯的小說……
而女兒長大了,未必每晚都能在家,如何做到不斷續每天最少念十分鐘給女兒聽的承諾呢?
他只好在女兒外宿同學家或出門旅行時,每晚睡前打電話,在電話中朗讀一段故事或小說;
女兒在家,要出門參加學校的舞會,他就趁女兒一邊化妝、打扮,一邊在床邊念一段書給她聽。
這項承諾,竟一直延續了八年多,3,218個夜晚。
直到愛莉絲要去羅格斯大學念書的前一天,波奇納先生以哽咽的語調,
為送女兒進大學宿舍作最後的朗讀;
愛莉絲特別選了幾年前去波士頓火車上閱讀的那本包姆的小說,
作為「閱讀連勝」計畫結束的紀念。
這段父女共讀的歲月,讓愛莉絲後來成為永遠的愛書人,也成為作家。
去年她的處女作──《閱讀的承諾:父親和我們一起分享的書》(The Reading Promise:My Father and the Books We Shared)在父親節出版了。
她在書中描述和父親共讀的這段歲月,也敘述許多父親讀給她聽的書,
如何陪她度過寂寞歲月、帶給她人生的啟發。
這本書出版後,不僅書評雜誌叫好,
《華盛頓郵報》及CBS電台等全國性媒體亦曾報導。
波奇納先生退休了,還在小學和養老院當志工,
朗讀故事給小朋友和老人聽。
但這段閱讀故事顯示的意義,
在這網路及電視過分濫用而影響親子及家庭關係的時代,
倒是值得我們品味、思考一番。
【2012/02/18 聯合報】
全文網址: 閱讀的承諾──父女共讀的3,218天 | 聯副‧創作 | 閱讀藝文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X5/6907944.shtml#ixzz1mzC1jBRu